东华门外唱名者乃好男儿,并不是重文轻武歧视武将,(看作者第742章有感。)这段话来历出自于狄青和韩琦的对话。简单说一下吧,因为以前的我也一直认为这句话是宋朝歧视武将重文轻武的一个原因,尤其是说出这句话的人。这里就详细说一下事情的经过,以及狄青的生平经历,这样你们才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 第1个就是范仲淹,在经营西北的时候发现了狄青,然后把它挖掘了出来,称之为将良之才以礼相待。 范仲淹看狄青出生卑微知识不多,便教他读《左氏春秋》,从相遇到这里,这已经是传道授业,亦师亦友的关系了。 结果他被刺了他的知遇之恩之人,就很奇怪,事件是庆历年间面对西夏侵犯之事,当时朝中对于修建水落成这个话题一直争执不断。 范仲淹的是支持修,韩琦是支持不行,而当时二位呢是君子之争,但是他们两位在西北的代言人却是针尖对麦芒。 范仲淹的代言人是刘沪 韩琦的代言人是尹洙 而狄青属于尹洙的手下,尹洙就派狄青逮捕刘沪,而朝堂内在宋仁宗,欧阳修忙着活稀泥的时候,甚至派出钦差来调停的情况下。 这个时候无论于公还是于私,狄青最好的选择就是,按部就班照章办事,静等事态的发展,有可能的话偏一下恩主当年的范仲淹,也是报恩,而且注意这个时候,皇帝当事人官方都已经发话派出钦差来调解了,所以这样做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与公于私都有好处。 结果狄青直接逮捕了刘沪,而且动用了私刑很严重的私刑,更是在钦差还没到来之前的情况下,差点先斩后奏。 如此行为让范仲淹颜面扫地,也震惊了朝野,因为明眼人都知道啊,这是当年你提拔过来的人,没报你的恩,结果还当了白眼狼。 而且还引来了范仲淹一派的激烈反对,而范仲淹呢依旧是比较宽容,只是处理了尹洙,并没有追究狄青的责任,从此二人也渐行渐远。 于是呢狄青投任到了他第2任靠山的门下,韩琦。 而这次的狄青呢,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再次被刺了他的第二任靠山,这次的事情呢,就是在焦用克扣军饷一案中,而当时作为狄青的第2任靠山顶头上司,韩琦他是要立志整肃军纪,强军保国,结果呢,狄青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站出来,向韩琦求情。 让韩琦非常下不了台,公开斥责了狄青的包庇罪,在《墨记》狄青是这样说的“恳魏公曰: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 翻译过来就是,他虽然贪污受贿了,他虽然克扣军饷了,但是他以前立过功,他就是个好男儿。 韩琪是这样回答的,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男儿。 这句话呢就被后世人们断章取义,抨击北宋重文轻武说韩琦歧视武将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说实话,韩琦并不歧视武将,种世衡,狄青这样的名将。都是在韩琦手下一路高升。由此了,二人的关系再次变的扑朔迷离,也是有种渐行渐远的地步。 但是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样的,现在有一个贪官他贪污受贿苛扣医保,但是有人出来求情,说他以前有过功绩,他立过功,是个好官,这个时候有人出来说像他这样的才不是好官,像焦裕禄那样的才是好官,你总不能说这是歧视贪官吧,有毛病,不是两个人的争论,然后又成了重文轻武歧视武将的一个依据。 之后狄青的第3任靠山,也就是他的第3个恩人,又变成了庞籍,但是历史上的他真的还挺不错的,只是被小说给影视剧黑化了。 庞籍在狄青的人生中后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举荐他挂帅南征,取得了狄青生平的巅峰战绩,平定侬智高之乱。 结果最后呢,他又换汤不换药,再次背刺了他的第三任的靠山,因为当时狄青是个负的,他想当个正的结果就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而狄青这里已经得罪了任宗朝,所有的文官宰相名臣,以后又得罪了宰相文彦博,所以他才最后被整个文官集团抛弃。 所以你从这里来看狄青,连续三次背刺自己的恩人是让人感觉到疑惑不解的。
来自于《 花落菩提s》